有人历经爱情的磨难,而另一些人则从爱情中赚取了丰厚的财富。即便屡遭管控,时至今日,部分情感咨询机构依然在网络上以心理辅导的名义,大肆进行欺诈活动。
高价的“情绪生意”
自封“情感专家”,出示一些价值不高的证明文件来欺骗寻求帮助的人,声称自己能运用专业手段“挽救旧爱”“驱逐情敌”,甚至“协助情敌攀升社会地位,促成跨阶层婚姻”……目前,这类“情感顾问”在部分网络社交平台上频繁露面,他们所宣扬的情感救赎、婚姻修复与专业心理辅导并无关联,仅仅是利用人们情感上的焦虑、渴望等心理来骗取金钱。
半月谈的记者与一家情感咨询公司取得联系,这位自称拥有十数年咨询资历的唐老师在与记者经过大约一个小时的电话交流后,凭借其丰富的“过来人”经验指出,记者的情感困扰并不难解决,只需支付4000元,参加为期两个月的恋爱课程,便可很快在情感世界中游刃有余。
唐老师指出,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还有一位导师全程协助记者与心仪之人交流,为其提供即时建议,并制定恋爱成长路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半月谈记者的对话中,唐老师多次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在与男性外出时,你应该让男方购买昂贵的礼物”“即便你是第三者,老师也能助你达成你的愿望”……
一位购买过情感咨询课程的网友表示,在支付了费用后杭州正规私家侦探,对方更换了联系方式,最终两个号码都失去了联系,她投入的7000元也因此付诸东流。另一位遭遇相似经历的网友认为,所谓的“情感咨询师”应当为失恋者提供一套特定的应对策略,比如频繁更新朋友圈、尝试二次吸引杭州私家侦探哪家好-情感咨询套路深!发证主体鱼龙混杂且平台专注捞金,但实际上这些方法并无实效。
没有情感的“情感利益链”
半月谈记者经过调查发现,目前情感咨询领域出现了一条由若干无资质发证机构、培训学校、个体或网络平台构成的灰色利益链条。这些人假借情感咨询之名,趁机规避政策法规的限制,利用信息不对称,欺骗广大消费者,进而扰乱了市场秩序。
各类“证书”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颁发机构也是良莠不齐。那些活跃在网上的“情感咨询师”并非都是无证操作,他们常常出示各种机构颁发的“认证”证书。然而,对于这些证书的有效性和真实性,普通大众往往难以辨别。
半月谈记者得知,自2017年9月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废止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的全国统一鉴定。鉴于社会各界对心理学及心理咨询技巧的学习热情依然高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继续教育学院在2017年底着手编制了“心理咨询基础培训”项目的课程标准和考核技术规范,这被视为一种临时的解决方案。
社会对这一领域的需求十分旺盛,然而相关规范尚未达到完善水平,导致该项目部分合作机构在招生及宣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他们散布虚假信息,宣称国家认证已被取消,心理咨询师认证工作已交由心理所承担,并称这是政府职能调整的结果;同时感情咨询,他们过分渲染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颁发的“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的实际作用。与此同时,部分不具备相应资质的非对接机构,假扮成对接机构,擅自进行心理课程相关的培训与证书发放等工作,趁机在市场上搅乱局面。
培训机构纷纷夸大课程含金量,编织着一个个美梦。“我们的课程总共有668个课时,收费标准固定为8380元。完成学习后,学员将获得心理咨询师从业资格证书,并有机会成为高级婚姻情感咨询师、早期教育指导师,甚至是心理催眠师。”一位来自某培训机构的张老师这样介绍道。
张老师所说的从业合格证书,实际上是指“心理咨询师基础培训合格证书”。然而,这个证书仅仅能够证明学员掌握了相关理论知识,并不能作为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资格证书,也不能作为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资格凭证。这一点,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早在2018年发布的《心理所继教学院关于“心理咨询基础培训”项目的说明》中就已经进行了明确提醒。但在张老师的描述中,有了这个证书便可以从事心理咨询工作。
这些培训机构不仅夸大证书的价值,还声称与某些网络平台建立了合作关系,学员一旦取得证书便能够就业,而且未来的时薪有望达到每小时300元至1000元。
黄冰洁心理咨询师向半月谈记者透露,某些平台门槛较低,让众多不具备资格的人得以从事咨询工作,尤其是情感咨询领域。部分平台甚至借此机会大赚推广费和提成。这些所谓的“情感咨询师”在收费上各取所需,根据咨询对象的经济状况来定价,费用从几千元到数万元不等。
擦亮双眼,看清陷阱
黄冰洁指出,这些所谓的专业情感咨询实际上触及了心理咨询领域应避免的诸多“雷区”,例如直接向来访者保证能帮助他们挽回前任,而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很少会给出此类建议或承诺,这样做往往剥夺了来访者独立思考的机会。
在评估专业心理咨询时,黄冰洁指出,需关注咨询师的教育背景与培训经历是否规范;还需考察其是否具备专业的咨询环境,例如明确的收费标准、固定的时间安排,以及是否在咨询之外与来访者保持适当距离、是否签署了知情同意书等。此外,在咨询过程中,需观察来访者是否感到安心,能否自在地表达自己;同时,还需注意咨询师是否忽视了来访者的感受,过分给予建议或说教。最终,需确认双方是否共同商讨了咨询的预期成果与具体安排,以及是否对咨询对象的情况进行了定期的审查。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吕厚超教授指出,对于希望通过情感咨询挽回感情的访客,他们应当树立起正确的爱情观念,避免对感情中的非理性部分过度放大。每个人的爱情都是独一无二的,受到个人经历和家庭背景的差异化影响,因此情感咨询在所谓的情感挽回上无法采取统一的标准。
目前,非专业情感咨询对正规的心理咨询行业造成了严重干扰。吕厚超强调,心理咨询人员必须坚守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公众则需增强对心理咨询师资质的识别能力,同时国家也应采取多种措施对这一市场实施更严格的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