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伯恩,一位精神科医生,曾提及人类人格的三种不同状态。首先是模仿父母言行的“父母模式”,其次是基于理性分析的“成人模式”,最后则是渴望被呵护的“儿童模式”。在深信不疑的人面前,尤其是恋人之间,人们往往更倾向于进入“儿童模式”,因为那时他们感受到了极大的安全感。
然而,这种幼稚的行为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通常情况下,双方都乐意相互配合,例如共同嬉戏、撒娇,彼此取乐。这实际上对增进感情有益,有助于人们心情舒畅,拉近彼此关系。心理学家迈克尔·巴林特将这种现象称为“良性退行”,简单来说,就是成年人有意放松自我,重新体验那种无条件的被关爱之感。
某些行为确实过分至极。例如,在争执中情绪失控,时常说出“若你不陪我,我便提出分手”这类话,或者因些微小事而痛哭流涕,无法自控。更有甚者,对方无论说什么,都要求立即得到满足,一旦未得,便开始闹腾。这种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恶性退行”,严重时甚至可能损害彼此的感情。
为何会是如此情形?心理专家指出,这与个体幼年的成长背景密切相关。那些在童年时期获得充足关爱的人,成年后往往能展现出更为健康的心理状态。他们掌握了情绪管理的技巧,并能更好地理解他人。然而,那些在早年遭受忽视或遭受创伤的人,成年后可能会将伴侣视为生命的依靠,期望对方无条件的付出,一旦感到不满足杭州侦探私家-找到对的人是何种体验?这种感觉竟能让你泪目,便容易情绪失控。
前几日,我的友人遭遇了这样一件事情。她的男友在加班结束回到家后,时常会突然情绪失控,声称自己不想活了,强烈要求她立刻陪他外出游玩。起初,她觉得这种行为颇为有趣,但随着次数的增加,她发现这样的情况愈发频繁,每次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安抚他的情绪。她的朋友透露,这个人在童年时期父母就离异了,经常独自一人在家中度过。原来,他并非真的想要闹腾,而是潜意识里害怕被遗弃。
面对这样的情境,我们应如何应对?这里有一个心理调适的方法,称为“觉察、接纳、表达”三个步骤。首先,要认识到自己是否又变成了那个容易急躁的孩子。不妨自问:“我此刻为何感到如此痛苦?我究竟渴望得到什么?”
进入第二步,先要学会接纳这份情感,不要责怪自己过于天真。可以对自己说:“我明白此刻你的心情沉重杭州私人调查那家好 ,那是因为过往的伤痛尚未愈合,但我将逐步解决。”接着,去做一些能让自己愉悦的事情,比如购置一件心爱的衣物,学习一项新技能,亦或是列出一张记录自己优点的清单。
在最终阶段,应将需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出来。例如,可以说“我今天感到十分疲惫,希望能得到一个拥抱”,而不是责怪对方“为何总是加班”。这样的交流方式能显著提升沟通效率,并且使对方更易于理解你的心情。
近期我发现了一对携手走过十年的夫妇,他们的相处之道颇为得体。当女方想要撒娇时,她会轻声说:“亲爱的,你能陪我一下吗?”而男方即便确实繁忙,也会耐心地解释原因。两人都不强迫对方立即满足自己的需求,而是懂得相互体谅。
不久前在地铁上偶遇一对恋人,小伙子忽然拿出一辆玩具车,逗得女友孩子般地开心不已,两人欢声笑语,场面温馨而自然,丝毫没有做作之感。
实际上,在日常生活中,众多情侣都正经历着这样的阶段。关键在于感情心理专家,需明确区分哪些孩子气能成为增进感情的调味品,哪些则是破坏关系的定时炸弹。一旦察觉到问题,就要及时作出调整,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便能逐步找到平衡的支点。
偶尔回顾儿时的影像,便能领悟到如今诸多情绪的根源,实乃是对往昔缺失的亲情关怀的补偿。然而,步入成年后,我们应更加务实,不应将伴侣视为无所不能的救星,相互间的理解与支持才是关键。